唐糕祖和沁园一样,都是重庆本土的糕饼品牌。

来自重庆的唐糕祖,量少质差却人满为患,就因为是本土企业?

2015年才成立的公司,如今在重庆已开出20多家店来:日月光、大学城、观音桥、磁器口——只要有大型商圈的地方,就一定有一间唐糕祖。

唐糕祖将自己称之为“中式传统糕点的传承者”,这一点在装潢上表现得淋漓尽致:一片中式屋檐下头是画枋,上头挂着一个匾,写着唐糕祖。

来自重庆的唐糕祖,量少质差却人满为患,就因为是本土企业?

每次经过唐糕祖,其店前都是人满为患,所以从未动过什么心思要去“赶逗凑”。当时只是想,看起来这家糕饼品牌还做得不错,价格虽然不实惠,但味道一定还不错吧!

来自重庆的唐糕祖,量少质差却人满为患,就因为是本土企业?

但最近夜访观音桥,看到晚上的唐糕祖门庭空空,就去店内卖了点糕饼,想亲自试试它究竟有多么好吃。我花7块钱买了一只蛋黄酥,店员十分贴心,还帮我放在微波炉里重新加热了一次。

但我刚咬下去,还没吃下第一口的时候,就知道这块蛋黄酥不会好吃了。

来自重庆的唐糕祖,量少质差却人满为患,就因为是本土企业?

因为蛋黄酥的外皮瘪下去了,这说明唐糕祖的蛋黄酥填料不实,大半都是空气的蛋黄酥,吃起来不会美味。

我奋力咬下一口——果然,我的猜测方向是正确的,只是还不够准确。这块蛋黄酥不是“不好吃”,而是“很难吃”。先说外皮,既不酥脆也不软糯。

来自重庆的唐糕祖,量少质差却人满为患,就因为是本土企业?

再说馅料,从量上来说是少得可怜,从质上来说是次得可怕,从口味上来说是甜得要成精了。

蛋黄都成了渣渣,这还能叫蛋黄酥吗?

来自重庆的唐糕祖,量少质差却人满为患,就因为是本土企业?

这是我在大坪正街某糕饼店内卖到的蛋黄酥。

来自重庆的唐糕祖,量少质差却人满为患,就因为是本土企业?

酥皮脆香、层次分明;红豆很糯,甜味柔和朴素,底下铺了一层咸肉松;麻薯把咸蛋黄和肉松隔开,咬的时候带点拉扯感;而蛋黄本身……这是最令我吃惊的,它油润、细腻,完全没有一般蛋黄的干腥味。

这只蛋黄酥也卖7元,而且它还是一间个体经营的、刚刚开张不久的新店。

来自重庆的唐糕祖,量少质差却人满为患,就因为是本土企业?

唐糕祖是个大品牌,其研发部分应该有更多时间与财力用于产品的开发与改进,为何会出现这样尴尬的现象呢?

为了更公正地评价唐糕祖,我又尝试了诸如老婆饼、红豆酥在内的其他点心,味道是一样僵硬,价格是一样的虚高。我以为重庆本土企业(如乡村基、沁园等)的最大特点是“味美价优”,但唐糕祖显然是没能继承到当地朴素实在的创业理念。

来自重庆的唐糕祖,量少质差却人满为患,就因为是本土企业?

上网搜了搜食客的评价,批评有很多,主要是说唐糕祖食材不新鲜(第二天还在卖前一天的陈点心)、甜味太怪异(每次经过门口我喉咙都不舒服)、价格太高(太贵了,天天吃是吃不起的)。

甚至有食客非常冷酷地说:“就等着关门吧。”

来自重庆的唐糕祖,量少质差却人满为患,就因为是本土企业?

而且这些评论里都提到了自己的购买经历,应该不是虚假的差评。(毕竟在吃完过后,我也有相同的感想)

来自重庆的唐糕祖,量少质差却人满为患,就因为是本土企业?

但也有食客很“惯实”唐糕祖(也许因为是本土企业吧!),说唐糕祖的确有一千一万个不好,但有些点心还是做得不错的,比如说小桃酥,比如说榴莲酥——这说明唐糕祖也是能做出好吃的糕饼的,既然已经在重庆完成了扩张,为什么不静下心来用心钻研食谱呢?

来自重庆的唐糕祖,量少质差却人满为患,就因为是本土企业?

有人说,不知道为什么唐糕祖门口都能大排长龙,那些人是味觉失灵了吗?

当然,这话的确是稍显不客观了,人们在唐糕祖门前聚集的原因可能有很多:

1.唐糕祖在重庆市还是一个新兴的品牌,有许多人只是看着眼熟,但从未尝过。

2.唐糕祖在优惠平台上上线了许多优惠券。

3.唐糕祖的选址很好,大多紧靠轨道交通,有许多食客会顺便购买。

4.食客在唐糕祖吃到了很合自己口味的点心。

5.食客认为唐糕祖的点心不好吃,但是对唐糕祖这个品牌还心怀希望,以为自己是吃到不好吃的那一款点心了。

来自重庆的唐糕祖,量少质差却人满为患,就因为是本土企业?

但无论是以上哪一种原因,唐糕祖都应该立刻将产品研发重视起来了。新鲜感总会过去,差评也总是会传开,若是不做好回头客的生意,就不可能长久的存在。

在唐糕祖的官网上,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宣传语:“重庆老字号”、“匠心之作、传承经典”。

来自重庆的唐糕祖,量少质差却人满为患,就因为是本土企业?

虽然不知道唐糕祖到底是哪门子的“老字号”,但如果想要做“中式传统糕点的传承者”,就不能这样下去。

因为在唐糕祖目前的产品里,我没有吃到匠心,也没有尝到传承。

来自重庆的唐糕祖,量少质差却人满为患,就因为是本土企业?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