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说说品牌的事情,我不止一次说过,如果单论咖啡,三度书咖咖啡方面,价格比不上瑞幸咖啡,品牌比不上星巴克。

虽然追捧星巴克者众,但星巴克的咖啡是不是真的比其他咖啡好呢?这个需要各个星巴克咖啡爱好者来回答了。

现实中应该有不少咖啡馆都去模仿过星巴克的配方和原材料,比如江湖传闻星巴克打奶泡用的是发喜牛奶,我们的咖啡师也用过,但最后用的还是雀巢全脂牛奶。

而且星巴克的拿铁大部分都是直接混合,也不会去讲究拉花,变相降低了对人工技能的需求。但星巴克仍然是最受欢迎的咖啡,这个大概就是有品牌的魅力因素。

三度书咖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呢?那就顺便说说三度书咖名字的由来和含义。

小米发朋友圈众筹书咖的时候,最初起的名字叫夕品书咖,夕阳西下,静坐品茗,岁月安好。但是这个名字似乎又不是太吉利,“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”,可能会给人一种日暮西山的感觉。

后来当时的合伙人梅姐的朋友还是谁建议的取名三度书咖,最终定名也就是三度书咖。

三度其实个汉语词汇,最初的意思是三种尺寸,《周礼·考工记·辀人》有云,“輈有三度,轴有三理。国马之輈,深四尺有七寸,田马之輈,深有四尺,驽马之輈,深三尺有三寸”。

《管子·五辅》则拔高了层次,指需要考虑的三个方面,“所谓三度者何?曰:上度之天时,下度之地宜,中度之人顺”,即天时地利人和。

王国维的《人间词话》对艺术境界的划分颇有异曲同工之妙,“上焉者,意与境浑;其次,或以境胜;或以意胜”。

具体到人生三境界,则分别是立,“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”(晏殊《蝶恋花》);守,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”(柳永《蝶恋花》);得,“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‘(辛弃疾《青玉案》)。这些都是三度。

对于三度,我则更愿意理解为“过去 现在 未来”,“度人 度心 度自己”。佛典有云,“自未得度而度人者,菩萨发心,又自度生死苦海,而又度人”。

劝人读书是一件向善的事情,用三度来给书咖命名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。我觉得这个更符合三度书咖的自身定位乃至略有些悲惨的现状。

有了三度,再来说书咖。相比较浓郁的咖啡文化,书咖则往往更多地指向于书店及独立书店,国家图书馆甚至也注册了“书咖”这个商标的多个类目。

通常来讲,目前对书咖有两种认知,一个是书店附属,比如西西弗书店的矢量咖啡或者图书馆的咖啡室;一种是独立的咖啡馆,只是以书为主题,不一定卖书。前者更像是服务于主体的客流量,后者则是吸引客流量的方式之一。

那么书咖到底卖什么呢?这也是很多人都觉得书咖定位摇摆的问题之一。

比如咖啡馆,就是主打咖啡的,在咖啡的基础上扩展,也都是围绕咖啡展开,比如星冰乐、比如咖啡的原材料以及周边扩展产品等;比如茶馆,就是卖茶叶或喝茶环境的(重庆则是提供搓麻将场所的);比如茶饮店,就是卖茶饮的。

那以书为主题的独立书咖卖什么呢?比如三度书咖,从过去销售情况看,咖啡、茶饮、果汁基本上三分天下。这就会造成一定的混淆和困惑,到底是干啥的,如果以目前的销售品来去定位品牌无疑是困难的。

这里是三度书咖,每天记录分享一点点。欢迎有兴趣的人员交流噢,可以线上交流也可以线下到店畅谈。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